“未来证券类代币将是主流,这是资产上链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区块链技术类及应用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会促进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要点速览 1. 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必然是全球化的。 2.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着大量的制度套利空间。 3. 美国的立法会起到示范法的作用,各国的立法尝试都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立法的影响。 4. 美国对比特币ETF的批准和交易将会深刻影响全球监管走势,同时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等的价格。 5. 区块链尚未发挥出真正提高社会效率、改善人类福利的技术优势,必然遭到主流资本的怀疑和拒绝。 6. 沉淀在传统世界中的几百万亿美金资产,如果能够以证券类代币的方式进入区块链领域,将是对区块链整体的重大推进。 9月8日20:00,中国政法大学法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勇做客「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分享了“全球视角的区块链监管”。在他看来,对区块链的监管必然是全球化的协同监管,而美国的立法将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关于当前市场低迷,他认为既与区块链技术尚未发挥出优势有关,也受监管不足、投机情绪严重等影响,至于市场何时见底,需要看美国监管和这些因素的变化。 至于未来,孙志勇认为证券类代币将是主流,这是资产上链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区块链技术类及应用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会促进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以下为孙志勇分享原文,由链资讯(ID:小X)整理: 美国的立法会起到示范法作用 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必然是全球化的。这是区块链代币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因为代币以数字形态存在,它的转让、交易、交付不受一国的地理边界限制,而且一国对代币的监管又必然影响到另一国代币的价格和代币的监管方式。所以我们认为,有限监管必然是全球化的协同监管。 全球协同监管的形成过程同以往国际条约的形成过程会有较大差异,一个是制度竞争,一个是技术压力。各国的监管是在该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体现在监管方式和监管力度上,区块链参与主体会主动选择在哪一个监管环境下行为,例如设立主体、雇用人员、布置主机、进行交易和支付税收等等一系列决策。这实际上形成了监管制度竞争,国家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 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对制度的直接冲击和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技术进步虽然一直对制度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如此直接的技术与制度对话,还是第一次。这种对话必然让制度的制定者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在对全球统一监管达成可执行的统一意见之前,由于不同的监管环境差异就存在制度套利。这里所指的制度套利,就是指同一种组织在不同的制度和监管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和经济后果。例如,在新加坡,关于应用类代币的相关规定相对简单,于是大家更多的选择在新加坡注册基金会,发行代币。这一点从制度来讲,是制度的竞争,但对从业者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套利的过程。 我们相信,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着大量的制度套利空间,怎么样准确的理解一国的法律制度,怎么样准确的理解国与国的制度差异,以及国与国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在未来较长时间过程中都会十分重要,也是从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认为美国的立法会起到示范法的作用,各国都有相应的立法尝试,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等都进行了一些立法的实践。但是这些立法都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立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 1.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经济总量。 2.美国的立法能力。美国本身是一个判例法国家,而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允许有更多的立法差异,而且它的立法经验丰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成立之前,是一个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国家,有这种货币的监管经验。 3.美国有很强的执法能力和执法资源,特别是对于高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执法能力,有着完整的执法系统,包括FBI、SEC,包括法院、检察院、税务机构等,为美国对新事务的立法提供了执法支持。 4.美国的现存法律十分详细、有诸多判例可供援引,这些法律沉淀可以被重新解释、赋予对代币的监管能力。包括比特币在2017年的行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批准了芝加哥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 所以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美国的立法走向。个人认为,美国对比特币ETF的批准和交易将会深刻影响全球监管走势,同时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等的价格。 市场下跌的5个原因 这次代币的价格大幅下跌是有些必然性的,主要来源于这样几个原因: 1.代币是单币通缩,整体通胀,集中供给。 单币通缩是指主流代币,一般有总量上限及挖矿机制的。当这种代币被市场认可之后,由于供给的有限性,造成价格上涨,从货币角度看,就是一个通缩态势。但是所有代币作为一个整体,几乎是无限供给的,从整体看,它的平均价格一定是不断下降的。所以代币的价格同股票的价格不一样,可能是短期急速上涨,长期下跌。不仅供给是无限的,而且攻击方式是可以非常集中的,这样的供给方式不可能支持币价长期上涨。 2.监管不足。 这体现在合规性不足,主流资金望而生畏,也缺乏具有强留动性的金融产品。此外,由于监管不足,造成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传统货币与代币间的交易受到限制,在中国目前看是全面受限的,即便是在韩国、日本和美国,大额资金的进出也是受到很强限制的,所以监管不足直接造成了币价下跌。 3.目前区块链没有出现现象级应用。 这项技术尚未发挥出真正提高社会效率、改善人类福利的技术优势,必然遭到主流资本的怀疑和拒绝。 4.频繁的交易并收取交易费用。 现在的交易是七天24小时,大量资金作为交易费用或者税收费用被从系统中抽离,必然是整个系统不断失血,一旦外围资金供给不足,必然会造成价格的下跌。 5.目前投资者中散户投机情绪严重,准机构缺乏理论支撑和长远规划,造成散户和准机构交叉杀跌,市场找不到价格的交易之矛,必然受到情绪的影响,涨就会涨超,跌就会跌透。 至于何时见底,需要看美国监管和以上因素变化。 资产上链将是主流 关于未来的监管预测及其后果,我们认为未来的代币当中证券类代币将是主流,这是资产上链的过程。沉淀在传统世界中的几百万亿美金资产,如果能够以证券类代币的方式进入区块链领域,将是对区块链整体的重大推进。 它不仅能够促进区块链技术类及应用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会促进应用类代币的发展,从而形成证券类代币与其他代币的互动和共生。新一轮发展很可能是围绕着证券类代币发展而进行。 中美立法上,对证券的定义有很大差异。美国法中的证券,据我考察,一个代币是不是证券代币有几点需要考虑: 1.它有没有底层资产,即它是不是和特定的房屋、股票、债券相衔接; 2.持有人有没有管理权、投票权; 3.持有人有没有收益的权利,这个收益是指除了币价上涨之外,通过从区块链的经营获得额外的收益; 4.代币集中度,或者说通过价格的上涨,是不是特定的少数人获得收益。中国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股票,极为宽泛。 我们对代币的定性直接影响监管。如果把它界定为证券,那它将受到证券法的监管。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定性为货币,但这条路可能极其漫长,因为代币会影响一国的货币发行权,而货币发行权是一国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这会弱化一国的经济调节能力。造成对通胀、通缩、经济发展包括对危机的处置能力都产生冲击。不仅如此,在税收上也是不经济的。目前对货币兑换或交易是不收取税收的,甚至对于货币交易直接所产生的货币数量变化是不收取所得税的。 目前,大多数代币被定义为资产,但这同时产生对ICO的监管困境。IPO制度存在,从法律角度看是因为各国法律对公司股东人数、私募基金人数、众筹的人数是有上限的。要突破这个限制,就要获得批准。但是对同一类资产的持有人是没有人数限制的,包括积分、代币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币发行是可以直接对多数人的,可能是对私募机构,也可能对自然人,也可以在交易所直接卖出。ICO这个概念没有表达出经济法律实质,这就是把代币定性为资产的困境。 总之,防范金融风险是第一位的。具体而言,有几个红线不要碰:不要把代币作为支付手段以及分拆资产上链;不要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传销等混在一起;不要造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稳定。如果我们在国内做区块链,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还要把好度。 嘉宾简介 孙志勇 /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物理学士、金融学硕士;亚洲区块链基金会专家团专家,区块链思想者四十人论坛成员,关注研究区块链及token的经济学性质、法律性质及其对制度的影响及路径。 ► 本文根据「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嘉宾分享内容整理,不代表火星财经立场。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ID:hxcj24h)”。 |